智慧农业先行先试·发展农业的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4-01 10:27:00

u=2033617795,1379256488&fm=253&fmt=auto&app=138&f=JPEG.jpg

农业关乎国计民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多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表示,应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发展农业的新质生产力。

推动发展智慧农业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智慧农业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比如将传感器、监测设备、无人机等先进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组网实现农田、农作物和养殖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实时收集和分析农田的环境数据、作物生长数据等,助力农民作出科学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魏明德表示,可在不同作物种植区域筛选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区县,开展智能化作业试点。通过田间智能物联网技术建设、农机智能化改造,围绕农业种植全流程,实现农情、农事、农艺及农机的紧密结合。发挥智能化农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国内外共同关注的有利条件,解决智能农机应用技术瓶颈。优化应用场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投入扩大水田标准格田改造面积,提高水田作业标准和农机新技术应用率,让高标准农田与农机、农艺配套发展;旱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并按区域确定统一的“宜机作业”耕种模式,种植品种要选择株型紧凑,成熟一致的“宜机化”品种,促进良种、良法、良田、良机相配套,让高端智能农机有用武之地。

魏明德表示,国家应运用制度优势支持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化路径。要整合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农业重点院校的农业科技研发资源,发挥制度优势,在主要粮食作物的种业研发、种子库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科技项目上立项攻关,给予政策和资源倾斜,以国家技术力量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附加值。

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农业农村局芒果试验站站长陆弟敏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发展智慧农业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不断推进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智慧农业技术可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优质和可追溯。

田东县林逢镇东养村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芒果)示范园的核心区,陆弟敏介绍,通过智慧农业技术普及、示范和推广运用,可以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田东芒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可在具备一定条件和基础的地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技术集成,然后通过示范、普及推广,就能把成本降到可以承受的程度,在全国面上普及推广应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将以百色芒果为主体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家右江干热河谷农业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为破解右江干热河谷芒果胚胎败育等现代农业发展瓶颈性问题提供源头性数据支撑。”

提质增效要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茂名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生产部部长郑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农业作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要升级,要把农业跟新质生产力结合在一起,发展农业的新质生产力,以此来改造农业、提升农业,达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茂名农垦是广东农垦的第二大垦区,主业是天然橡胶和南药,致力于打造道地药材种植基地。

郑杰呼吁,由国家层面统筹建立中药材国家战略储备体系(库),开展中药材种植储备基地建设和中药材产品收储,从而稳定中药材市场,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进而助力中国中医药发展。他说,目前国内已建立医药储备制度,但尚未建立中药材的战略储备制度。由于缺少中药材储备机制,对中药材缺乏有效调控,价格容易暴涨暴跌。当前,实施中药材战略储备的紧迫性日益凸显。为保护药农利益与积极性,保障中药材稳定供给,确保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郑杰提出可行的储备方案:可根据中药材特性选择具体储备方案。原料种植基地储备以承担中药材战略储备为目标,在主产区以订单农业形式建立集种苗选育、生态种植和产地加工于一体的规模化中药材资源基地,实现储药于地,可全程把控中药材质量、可随中药材生长自然增值、储备成本低。承接中药材战略储备体系(库)中药材种植(或养殖)任务的一方应拥有相对完整的中药材育苗—种植—初加工体系及一定的中药材种植管理经验,有能力创建规模化、规范化中药材储备基地的企业。逐步在全国七大道地药材产区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中药材战略储备体系。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刘慧